【育兒心得】習武爸爸創詩詞功夫培養兒童正氣 育兒首重品格:最重要做個好人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6/10 16:55

分享:

分享:

Alfred認為,將中國的正氣詩詞融入功夫,讓小朋友練武之餘,同時培養品德及個人修養。

習武多年的武術教練余榮森,近年成立拉筋館,專注把拉筋發展成專項運動,教學員強身健體,更走進幼稚園及小學,推廣融入德育的詩詞功夫,當中想要孩子學懂的道理,也是他教導10歲女兒的日常。

拉筋館創辦人余榮森(Alfred)自小習武,10歲學習少林功夫,也曾涉獵詠春、太極、氣功、泰拳等。他與太太Sukie以往均從事採購工作,武術一直只是他的個人愛好,直至2009年太太懷孕,令他們的人生經歷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轉變。

余Sir說都市人多身體緊繃,原因之一正是少拉筋,或是因患上關節炎等疾病。(受訪者提供)

當年Sukie在產檢時發現心臟血管較正常大,這是不少運動員突然猝死的原因,而懷孕生產會增加心臟的負荷,在醫生強烈建議下,只好終止懷孕,並進行了8小時的心臟手術,植入金屬心瓣。

Sukie對再懷孕的態度堅定,即使醫生及家人反對,她每次覆診仍不斷追問醫生是否適合懷孕。待身體復元,兩年多後成功第二次懷孕,但因Sukie需要終身服用薄血藥,而薄血藥會影響生育畸胎,因而在懷孕初期需停口服薄血藥,留院近半年長期吊針。他稱:「胎兒大少許,媽媽就危險多一點,整個過程都像賭博般,其實很擔憂。」至囡囡出生,其個案更成為全球首例。

太太前後兩年間在醫院進進出出,生產完後也曾引致內出血,整個過程得到很多醫生配合,也受到親友、同事、醫護等的幫助,除了感恩及珍惜外,更萌生要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的想法。

連串的經歷,也讓余Sir反思當下做的工作意義在哪裏?覺得想做的事情便應即時去做,因而在2014年決定離開其管理層職位,毅然當上全職武術教練,與不同機構合作教班。

太太懷孕的過程令余Sir的人生觀有很大轉變。而自囡囡入學後,每天都是由爸爸或媽媽接送上下課學,一直堅持至今。(受訪者提供)

詩詞功夫連結品德

Sukie康復後曾在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為小朋友補習,余Sir也受她影響擔義教武術,更構思以詩詞融入功夫,提升孩子的興趣。他特別揀選具正面意義的詩詞作品,如《憫農》、《遊子吟》、《詠鵝》等,配合簡單、形象化的動作,讓小朋友練武之餘,同時培養品德及個人修養。他自言對教養10歲的囡囡也如是,「孩子最重要是做一個好人、有愛心、品格好,這也是推廣詩詞功夫的核心。」

余Sir曾任小島學園學習營的導師,除了教授課堂設計的項目,也最愛講道理,同學常會說不喜歡讀書,他會解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責任,作為學生的責任就是要好好讀書,成績好與不好是其次,最基本是要完成自己的責任。

對囡囡的學業,媽媽會較緊張,我只會問她有沒有做好自己的本份,小朋友遇上不懂的功課很正常,只要知道如何改進便可。但對一些道德標準如禮貎、不可亂發脾氣等,對她的要求會較嚴格。

他形容自己與小朋友相處像個大哥哥,很有親和力,也曾學習兒童體適能課程(現為教練導師)及修讀遊戲治療證書,只想和小朋友有更好的交流。他笑言囡囡不愛功夫愛跳舞,自小已跟爸爸一起做義工、派米、派月餅,甚至到老人院表演,小時候可能還未明白在做甚麼,但也希望她能感受參與的氣氛。

囡囡自小跟隨功夫爸爸,現年10歲卻最喜愛K-Pop舞蹈。(受訪者提供)

拉筋武術息息相關

對於兩年多前才正式成立的拉筋館,余Sir不諱言以往不少人覺得拉筋只是專項運動前的熱身練習,但他認為拉筋有治療功效,因而想專門去推廣。

他稱,當全職教練可朝兩個方向發展,其一是健體、健美,但自己不是爆肌型,欠缺說服力;另一是保健,是內外調適的養生功夫,較適合自己鑽研。於是他修讀了西方的伸展課程,也參考了解剖、肌肉骨骼、筋腱等原理,再綜合各方的知識向學員講解,如為何要這樣做?可帶出甚麼效益?也會解釋中國功夫如八段錦、五禽戲、易筋經等,都是綜合的伸展運動,希望將一向被視為小兒科的項目專門化,傳達給不同層面的人士。

拉筋是基本功,可幫助人改善身體,但課堂上不斷重複動作,有時難免感沉悶,要是能加入一些武術的套路,會較有趣。

他常提醒學員毋需要向難度挑戰,課堂上也不會用力拉扯學員,而是要讓他們掌握拉筋的標準及樂趣。

是要與自己挑戰,因每個人身體彈性都不一樣,要取得最適合自己的牽拉強度,並不是要拉到痛,有拉扯感覺已達到目的及功效,太痛反而是警號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手法理療屢獲獎項

余Sir其後又學習了手法理療,再鑽研筋膜、整脊技巧,自言懂得愈多,愈發現肌肉不是一切,痛症亦不一定由肌肉引致。他稱,在接觸的案中,最常見的問題如長短腳、高低膊、寒背、盤骨前傾等,小朋友則有八字腳、脊柱側彎、凸肚……等等,年紀最輕的五、六歲也有,家長都會希望在孩子成長階段能幫助他們調理好。

手法理療很多時一次已可看到明顯效果,完成後會教學員如何藉拉筋伸展運動保持正確姿勢;而不少老友記患有肩周炎,拉筋也有助改善,並需要自行鍛練,並可透過定期鍛練得到幫助。

他不諱言,自己在行內的年資不算深,但在整合各方面理療知識後,也希望有一些客觀的證明來評核自己的能力,因而在2019年由師傅轉介參與了一些業界認受性較高的比賽,並在香港推拿競技大賽中取得卓越技能金獎,是全場總冠軍;當時的評審包括業界老師傅、大學教授,也有內地教授等十多二十人,其後又獲世界自然醫學大會的卓越手法金獎,是予他多年學藝的肯定。

記者︰李越樺